医院动态 Nao Kang dynamics

自闭症的症状 Q:自闭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? A: 自闭症,医学上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(ASD),是一种在儿童早期出现、持续终身的神经发育……【详情】

上海九龙医院

当前位置: > 新闻中心 >

自闭症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吗

日期:08-29

 Q:什么是自闭症?自闭症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吗?

A:自闭症,医学全称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,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,主要特征包括社交沟通困难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兴趣狭窄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。自闭症的表现形式多样,严重程度不一,因此被称为“谱系”——意味着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。

关于“能否恢复正常”,这是一个许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。需要客观说明的是: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神经发育差异,目前尚无“完全恢复正常”的医学定义,但通过科学干预,许多孩子可以实现显著的功能提升,甚至在社交、语言和行为方面接近同龄水平,融入普通教育环境和社会生活。

“正常”不应仅以“和所有人一样”来衡量,而应关注孩子是否能表达需求、建立关系、适应环境、拥有尊严与幸福感。许多经过系统干预的自闭症儿童,随着年龄增长,症状明显减轻,能够上学、交友、发展特长,过上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。


Q: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有哪些?哪些表现需要警惕?

A:自闭症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:

  1. 社交互动障碍

    • 回避眼神接触
    • 不会分享兴趣(如不会指物给人看)
    • 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或表情
    • 喜欢独自玩耍,对同伴缺乏兴趣
  2. 沟通与语言发展迟缓

    • 语言发育落后或完全无语言
    • 重复他人话语(仿说)
    • 语调单调、用词奇特
    • 不会提问或回应对话
  3. 刻板行为与狭窄兴趣

    • 重复动作(如摇晃身体、拍手、转圈)
    • 坚持固定流程(如必须走同一条路)
    • 对特定物品异常执着(如只玩车轮、开关灯)
    • 对感官刺激异常敏感或迟钝(如怕声音、不怕痛)

如果孩子在18-24个月期间出现上述多项表现,建议尽早进行专业评估。


Q: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?

A: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在自闭症的早期识别、评估与干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科室采用多维度评估体系,结合标准化量表、行为观察和家庭访谈,准确判断孩子的发育水平和核心困难。

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能力水平的儿童,精神心理科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,主要包括:

  • 应用行为分析(ABA):通过正向强化塑造目标行为,减少问题行为。
  • 社交技能训练:帮助孩子学习眼神交流、轮流游戏、理解情绪等社交规则。
  • 语言与沟通训练:提升表达与理解能力,包括使用图片交换系统(PECS)等辅助工具。
  • 感觉统合训练:改善对声音、触觉等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。
  • 家庭支持与家长培训:指导家长掌握干预技巧,提升家庭互动质量,缓解养育压力。

干预强调“早、密、长”——越早开始、干预越密集、坚持越久,效果越显著。


Q:能否分享两个真实患者的治疗案例?

A:以下是两位曾在该院接受系统干预的自闭症儿童案例(为保护隐私,已做匿名化处理):

案例一:小航,3岁半男孩

小航2岁时仍无语言,对叫名无反应,喜欢长时间排列玩具汽车,不允许别人打乱。稍有变动就尖叫、撞头。家长带他到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,经评估确诊为“中度孤独症谱系障碍”。

干预团队为小航制定了“一对一行为干预+家庭参与”模式。心理治疗师采用ABA方法,从建立基础注意力和配合度开始,逐步引导发音、指物、模仿等技能。同时,针对其情绪崩溃问题,设计了“视觉提示卡”帮助理解日常流程。家长每周参与培训,学习如何在吃饭、洗澡、外出时进行自然情境教学。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干预,小航语言能力大幅提升,能用完整句子表达需求,主动与弟弟互动,情绪稳定。目前,他已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,老师反馈其适应良好,仅需少量个别支持。

案例二:朵朵,5岁女孩

朵朵语言流利,但只会谈论恐龙相关知识,无法参与集体游戏,常因规则变化而情绪崩溃。她对同学的玩笑无法理解,常被误认为“高冷”或“不合群”。经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深入评估,诊断为“高功能自闭症”(属于谱系中的轻度类型)。

针对其“社交盲点”和情绪调节困难,心理医生设计了“社交思维训练”课程,通过动画故事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帮助她理解他人想法、学习轮流说话、识别面部表情。同时进行情绪识别训练,教她使用“情绪温度计”表达感受。家长也参与家庭治疗,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冲突。经过一年干预,朵朵学会了主动邀请朋友玩耍,能接受游戏中的小变动,老师评价她“变得温暖有同理心了”。她仍在继续接受支持,但已能较好融入班级生活。


Q:家长应该如何看待“恢复正常”?关键是什么?

A:“恢复正常”不应被理解为“变成完全普通的孩子”,而应关注孩子是否在不断进步、能否获得幸福与尊严的生活。

关键在于:

  • 早干预:3岁前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黄金期,干预越早,效果越好。
  • 科学方法:选择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方式,避免盲目尝试未经证实的疗法。
  • 家庭参与: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,日常互动中的点滴训练至关重要。
  • 长期坚持:自闭症干预是马拉松,不是短跑,需要耐心与持续投入。
  • 接纳与支持:爱孩子本来的样子,同时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结语:

自闭症的孩子或许无法“完全恢复正常”,但他们完全有能力突破孤独的壁垒,学会沟通,建立关系,发展潜能。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始终相信,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。通过科学干预与家庭支持,许多自闭症儿童正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真正的“正常”,是让他们在被理解与接纳的环境中,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che263.com/nkzj/4385.html

上一篇:心理障碍能自愈吗
下一篇:自闭症和孤独症的区别在哪里


版权所有: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   备案号: 沪ICP备12009829号-15